当前位置: 首页 >> 运营管理 >> 调查研究

服务交通强国 智慧鄂东先行

发布人:办公室      作者:朱书武      时间:2020-01-09 17:00:57      浏览次数:5256次

高速公路智能化是指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信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等有效的应用于高速公路的建设与管理,从而加强车辆、道路、使用者、管理者四者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一种安全、的运输系统。与传统的高速公路管理相比,智能化大的区别就是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它的突出特点是以信息的收集、处理、发布、交换、分析、利用为主线,为公众提供多样性的服务。本文着眼鄂东高速,就如何为高速公路的管理者、经营者、出行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智能化服务提出意见建议。

一、真抓实干开拓不懈,智慧鄂东初见成效

十二五以来,交通运输部明确提出,在交通运输的建设过程中,要以信息化作为一项重要的载体,全面提升我国的交通运输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20168月,交通运输部颁布了《交通运输科技十三五发展规划》,规划在高速公路智能化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黄黄管理处积极响应号召,针对鄂东黄黄、武英、麻武、九江二桥北接线和鄂东大桥散花站(简称四路一站381公里高速公路省际站口多、桥隧比例大、恶劣天气频、应急事件多的特点,自2010年建处伊始,就将解决高速公路运营效率不高与人民群众出行服务需求提高的矛盾作为核心使命,大力推进信息化、智能化发展。

十年磨一剑,一届一届领导班子接力干,不断尝试、不断借鉴、不断完善、不断整合,信息化建设在鄂东四路一站一年一个新变化,一年一个新跨越,信息化建设的效能和效果开始逐步显现,管理处开始从信息化建设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在黄黄管理处目前已投入运行的信息化成果中,主要有四系统 两平台

(一)智真会商系统,远程调度决胜千里。管理处与华为公司合作建设了智真会商系统,目前,建有处机关、蕲春、黄梅南、总路咀、鄂东、麻城东6个主会场,移动终端配置到站所一级,各会场之间、各移动终端之间可以面对面地实时沟通交流和指挥调度。处领导可以在任何地点实施应急指挥。另外,管理处还成功实现与湖北电视台合作,通过智真会商系统直播小长假路况。目前,黄黄管理处65%的会议、55%的应急处置采取了智真会议模式。

(二)气象预警系统,路面结冰预先感知。管理处主动对接省气象局,完成了沿线13座交通气象站的安装调试,它是湖北省首批专业为高速公路服务的交通气象站,用于检测高速公路沿线能见度、气温、雨量、路面温度等气象数据。在冬季,一旦监测到路面温度低于临界值,即第一时间进行融冰除雪,确保道路不结冰。

(三)隧道巡检系统,关键部位眼明心亮。为解决隧道内巡查和风险预警这一业内难题,管理处在大别山隧道开发了智能巡查系统,利用3D模拟现实技术,模拟车辆以时速80—240公里通行隧道,并与实时监控视频同步对比,实现实时视频、隧道内设备、桩号的同步展示,便于监控人员及时发现险情并迅速定位,做到早发现、快定位、速救援。

(四)全程监控系统,风险苗头源头清除。管理处在麻武高速公路和九江二桥北引道建成我省首条实时运行高清监控系统,首次实现全区间大数据可视、可控、可共享。有了全程监控系统,路段信息监控中心可以及时掌握路段通行状态,开展流量检测、路面巡检、并为交通事故和路损案件处理提供证据支撑。

(五)协同管控平台,数据集成高效应用。按照小平台、大后台、全覆盖和上下协同、路地协同、资源协同、公众协同的建设原则,全省第一个高速公路信息资源整合平台:智慧黄黄协同管控平台落户黄黄,以往应急、人事、养护、费收、机电、资产、车辆等十多套信息子系统之间代码不一致、界面不统一、数据不共享的短板彻底破除。利用协同管控平台,统一管理数据信息、调度各种资源,在大屏幕上即可完成对四路一站即时收费数据、道路信息、通行流量、天气变化、应急资源分布、巡逻车辆位置等运营状况的全方位监控和立体化管理,极大满足了实际需求,实现了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信息化管理局面。20194月,平台荣获第17届全国交通企业管理创新成果三等奖。

(六)信息服务平台,公众出行更加温馨。开发了畅行鄂东微信公众号,可为通行鄂东高速公路的司乘人员提供实时、实景、实用的出行资讯服务,实现出行服务尽在指尖、尽在掌握、尽在客户端。另外,通过实时信息反馈,也提高了管理处对险情的预警、预判、预处能力和水平。

四系统  两平台的投入使用,使鄂东高速具备了信息化管理的能力,形成了办公以OA平台为主、会议以智真会商为主、巡查以高清监控为主、应急以远程调度为主、路况以一键发布为主的智慧高速新业态。仅2019年上半年,管理处通过信息化平台源头发现了220起安全隐患,囊括了交通事故、应急特情以及司乘求助等方方面面。这些险情被信息化平台利用高清视频实时发现,为一线应急队伍快速反应争取了时间,同时也提供了查找事故发生原因的证据。

二、着眼长远远谋近施,准确把握建设方向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交通出行量大幅上升,使得巨大的行车需要与有限的交通基础设施之间的冲突进一步加剧,高速公路智能化发展的需求更加紧迫。作为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者,我们要紧跟时代,要善于找差距,能根据差距对症下药,明确努力的方向,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认清短板和不足

如同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只有冲锋号,没有休止符。黄黄管理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主要受限于投入不足,还面临一些急需解决的瓶颈。

1、全程高清覆盖不够。管理处所辖路段仅有麻武高速公路和九江二桥北引道建成全程高清监控系统,实现全区间大数据可视、可控、可共享。武英、黄黄路段外场监控点布设密度不够,监控系统功能仍停留在视频监控、录像回放等基本应用层面,后期需要以麻武路段为样板对武英、黄黄路段进行全程高清改造,做到鄂东高路全程高清全覆盖。

2、通讯网络资源不足。目前管理处各路段到管理处中心是通过省交通SDH传输骨干网进行连接、传输。目前的通讯网络带宽仅满足支持现在的视频监控、视频会议等数据业务。随着高速公路行业发展数据量会越来越大,如高清视频、高清视频会议系统都需要大的带宽资源来支持。考虑今后发展的需要,需要进一步升级通讯设备,优化万兆网络配置,预留足够扩容空间,提升通讯传输速率。

3、专技人员严重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仍是信息化最大的短板,薪酬、用工体制要素制约问题日益突出,人才引进、培养困难不同程度存在。坚持人才强路,进一步加强信息化专业人才引进、培训力度,着力培养与造就一大批高素质人才,为智慧黄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人才保证。

(二)认清方向和路径

1、在营运提效中发挥驱动器的作用。开展大数据整合应用,识别偷逃通行费行为,通过分析收费数据,识别出入口车牌不一致、经常性超时行驶车辆,也可通过车牌抓拍系统,对绿通车辆违规加大检查力度,实现增收。开展营运的分析与预测,通过分析周边区域的经济形势、人口状况、产业结构,年高速公路车流量变化、通行费收入状况、路网结构等,进行流量预测与分析。

2、在安全提能中发挥警戒哨的作用。在行业外部,与交警、路政、气象、电信等不同部门形成数据共享机制,尽量利用既有数据资源,降低数据采集成本。在行业内部,加强与省厅高速公路联网数据中心、周边省份高速公路数据中心的数据共享,为跨区域应急指挥调度提供服务。目前,杭金衢新岭隧道路段根据路面、车流量状况,实行客货分离,匝道入口控制,诸暨、牌头、诸暨东、直埠间歇性分流和关闭措施,有效缓解了新岭隧道堵车问题。河北京石高速投入京石高速信息带发布平台,检测分析通过高速公路移动电话,对其定点、精准发布道路交通安全信息,提升了道路服务水平。这些经验,可供参考。

3、在服务提质中发挥聚光灯的作用。推进互联网+”便捷交通行动计划,加快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创新与应用,开发实用的应用功能模块,比如桥梁监测、软基荷载、出行服务等模块,提升数据的应用效果。利用ETC收费车道全覆盖,加强源头治超、科技治超、完善路面监控网络,建立一路四方治超执法协作机制。利用短信平台、门户网站以及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手段,建设多渠道、全方位的公路出行信息服务体系。

4、在绿色提档中发挥催化剂的作用。以管理处被确立为全省第四批3家低碳交通推广基地为契机,坚持秉承适用就是最好的、自然就是最美的、优质就是最省的生态文明交通建设新理念,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的开发应用,重点推广应用ETC不停车收费、治超不停车预检、隧道节能照明等系统,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于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全过程、全方位。

三、再鼓干劲再踏征程,打造一流智慧高速

紧扣十三五时期交通运输行业信息化趋势,对接省厅交通信息化改革思路,以技术创新为手段,树立开放、分享、融合、协作、互联的互联网思维,继续开发、拓展、整合鄂东四路一站的信息资源,深化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技术先进、管理高效的智慧黄黄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升级增效中的引擎功能。

(一)加快建设高度集成的协同管控平台。在数据整合上,以现有智慧黄黄协同管控平台为基础,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开发实现移动办公(微信企业应用、Android App)、巡查管理、应急服务、设备集成、移动视频监控、业务拓展应用、数据可视化等业务管理系统或软件平台,提高平台的业务协同能力和数据资源综合应用能力。在数据共享上,信息化应用逐步向信息化服务转变为目标,基于物联网技术升级智慧管控系统,实现各层级、领域数据和信息100%共享,与省应急指挥中心、省联网收费中心、上级领导机构的信息共享,同时为公众出行服务提供动态信息,完善投诉与反馈机制,有效提升数据资源服务水平,从而逐步落实上下、路地、资源、公众之间的协同管控,实现更为科学、智能、标准的协同机制。在数据拓展上,以处信息监控中心为数据中心,基础平台、数据应用、数据分析保持独立运作,每个业务科室独立成立数据分析团队,负责响应自己业务的数据需求,构建最基础的数据分析体系。

(二)加快建设覆盖全线的高清监控系统。加快推进武英、黄黄高速全路段高清视频建设,创新引入激光夜视探头等技术,实现夜间高清监控,全天候了解现场实时状态,及时、方便对突发紧急事件进行调度、处理。启动麻武、武英路段气象监测点建设,加大与气象部门数据共享,实现全路域能见度、气温、风速、风向、湿度等信息自动采集。建立以桥梁结构为平台,应用现代传感、通信和网络技术,集多种监测、报警、信息网络分析处理和桥梁养护管理等功能为一体的桥梁综合监测系统。构建全面覆盖的流量监测系统,自动采集车速信息、车道流量、拥堵程度、车辆排队长度等信息,有效监测和管理路网运行状况,保障日常交通顺畅。以上项目实施后,实现对辖区路段交通量、道路服务水平、气候条件、地形特点、运行状态等全面监测。

(三)加快建设功能完备的办公系统。搭建资产管理系统。树立高速公路全资产管理的理念,探索建立融合现代通讯技术、自动采集技术、GIS地理信息技术的鄂东高路全资产综合管理平台,通过整合基础数据、业务数据及管理数据,形成对路线、路基、路面、桥隧构造物、沿线设施、外场装备等所有公路资产基本信息、技术状况、运营状况的集中管理和全局统筹。升级收费系统。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加快推进ETC和入口治超系统建设,实现匝道收费站全覆盖,让一脚油门踩到底的驾驶乐趣充分体现。设置智能稽查防逃系统及卡口防逃系统,自动识别、标记出具有偷逃费嫌疑的车辆,净化收费环境。开发养护系统。发展基于互联网思维的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系统,做好符合高速公路养护业务的管理平台总体框架设计,提升全寿命周期的养护资金预算使用和项目安排的智能化水平。完成养护管理系统数据录入,建立完善的养护数据库。建设财务系统。加快财务综合管理系统建设,对所有财务申报单据实现无纸化办公。启动审计管理系统建设,对会计电子数据实现处理分析。改造人事系统。加快人事劳资管理系统升级改造,提升数据查询、汇总分析等效能。整合综合管理系统。全面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运营管理深度融合,建成单点登录、资源整合、数据互通、信息共享小平台、大后台网上办公系统,实现管理水平有效提升,办公支出良性递减。

(四)加快建设精准高效的出行服务平台。对实时交通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做出诱导、控制决策。通过呼叫中心、短信平台、门户网站、微信、微博、交通广播、情报板、自助查询终端、智能手机、手持终端、车载导航终端、交通诱导屏等多种方式为出行者提供高速公路交通信息服务。以公路运行信息、安全预警信息、公众出行信息、公路管理信息等为基本内容,进一步整合利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和现代媒体资源,实现公众出行信息的私人定制服务。包括路线规划、费额计算、路况服务、救援呼叫、拥堵预警、交通违法报警、安全应急常识、桥隧管控限行等内容,社会公众都能个性化定制,方便快捷的获取。

(五)加快建设互联互通的信息传输网络。加快万兆以太网系统的建设,提高辖段内网络的可靠性。实施智真会商系统扩建,扩展用户数量、升级会商软硬件设备,支持面对面地实时沟通交流功能在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应急救援等领域的应用,形成自上而下的三级通信系统组织机构,即管理处的通信系统与省高速公路联网中心、省交通应急指挥中心实现全面对接,为跨区域联动提供支撑。

(六)加快建设灵敏可靠的网络安全防线。按照国家网络安全等保要求,对重要系统、重点网络进行等保整改并达到等保标准。加快推进网络安全软硬件升级改造,做好业务系统的内外网分离,并通过增加VPN、网闸等安全设备实现外网用户的安全访问。加强网络安全培训,培育一批懂网络安全技术,有网络安全意识的合格技术人才队伍。加强网络安全的应急预案处置、及演练,根据网络安全事件类别进行预警分级、预警监测、预警研判、应急响应等具体处置流程,形成规范有效的网络安全处置流程,营造畅通安全的网络环境。

(七)加快建设素质过硬的技术人才队伍。坚持人才强路,加强信息化专业人才引进、培训力度。坚持自主创新与合作创新相结合,进一步加强科研创新、技术攻关和课题研究,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在智能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应用中培育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模拟车道,含仪表室、维修间等设施,打造机电技术员培训基地。

(八)加快建设低碳环保的绿色科技高路。争取高速公路隧道节能设计和智能通风照明控制技术工程、高速公路服务区清洁能源和水资源循环利用试点工程、服务区污水处置工程、LED节能改造工程等重点示范项目在鄂东路网推广应用,着力实现智慧黄黄管理平台全覆盖、隧道、办公场所节能照明全覆盖、清洁能源和水资源循环利用全覆盖,打造一线穿珠、路景相融、安全舒适的特色旅游高路网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高路网。